中国民乐《东方大峡谷》XRCD[WAV+CUE]

  • 分类: 内地
  • 歌手: 格式:
  • WAV

bfbd82021d79f7ffb47d3f3eefe6237b_thumb.jpg

民乐《东方大峡谷》XRCD. 2005 [WAV+CUE]

专辑名称:东方大峡谷

专辑风格:民乐、Hi-Fi

发行时间:2001

发行公司:中国唱片上海公司

专辑版本:XRCD2

唱片编号:SCD-575

专辑介绍:

继国内第一张XRCD《云之南》之后又一顶级发烧天碟《东方大峡谷》,经过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辛的实地采风、采样和创作,到进棚后史无前例的异常艰难的录音、缩混工作,并远赴东瀛对母带进行XRCD2技术处理和加工,历经三载,终于问世。

中国当代优秀作曲家、国内发烧音乐创作中坚、新音乐风格代表人物黄荟,继《云之南》后,又与凶险奇峻的怒江峡谷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他三番入谷,历经艰险,以写意性的构思和音画式的笔触,以东方独一无二的吹管乐领衔,终于完成这张描绘东方大峡谷真实容颜的华采乐章。

同《云之南》相比,本碟的音乐,更侧重表达奇魄神采的音响所展示的发烧极限。录制《东方大峡谷》所采用的吹管乐器制种庞大,包括弯萧、弓笛、印度横笛、缅甸竖笛、鹰骨笛、日本尺八、木埙、陶埙等,充满迷人的东方色彩,其中推陈出新的创制乐器--"木埙"和传说中的古老乐器--"鹰骨笛",都是首次使用,堪称中国当今新音乐的一项壮举。

作为"世界音乐"的音碟,《东方大峡谷》集中了许多精彩的民间音乐原声素材,有傈僳人独有的五声部和音,有八旬民歌手沧桑入味的古谣,还有令世界称绝的峡谷内天主教堂混声四部赞美诗合唱……与《云之南》的歌曲完全不同,这些人声经过采样、变形、截断等先进数码科技制作,成为独具特征的音乐元素,与吹管乐相得益彰,构成本碟发烧特质的两大支柱。

一直不遗余力向世界推广中国音乐的中国唱片上海公司,这次与日本JVC公司再度携手,采用比XRCD更成熟顶尖的数码音响科技XRCD2,使得《东方大峡谷》成为一张拥有顶级发烧品质的豪华天碟。以专辑中最令人心悸的作品"峡谷天堑"为例,群鼓浩荡,管弦争鸣,那让听者胆战心惊的呼啸声,动态骇人,令起伏跌宕的天险尽收眼底!而开首曲"晨雾"中,排箫音色的质感、细节和乐器四周的空气感,仿佛不食人间烟火,所传达的意境已达到崭新的境界;"人马驿道"中,深山风声回响,马铃声引出了似乎是隔着山梁的男女对唱,其中男声的高达Hi G音的极限演唱,极为光彩;"高山湖"里各种吹管乐器精巧编织成斑斓的色彩,其惊人的音画效果和立体感,再加上如吟似诉的人工泛音(二胡群奏),绝不多见!

有幸参与了这张唱片的前期和后期工作,感触颇多。录音师张小安称《东方大峡谷》的录音与混音全过程,是他极为难忘的和值得珍视的一次录音创作,也是极为艰难的一次录音经历。由于XRCD2技术要求从录音到混音全部用模拟信号记录,所有来自电声源的数码信号,均经过高指标的数码-模拟转换,而还原为模拟信号。在数字录音盛行的当今,这种在新的指标条件下"回归"模拟录音的结果,在国内尚属首例。同时这种在音乐原生地取样,在录音棚加工的制作方式,实际上已经将录音工程延伸到千里之外的音乐背景地。这在国内也属先行。因此可以说,《东方大峡谷》反映出国内音乐制作人在这一领域的眼界和勇气,也拥有了与国际同类录音作品并驾齐驱的技术含量。

说到这,必须向发烧友介绍一下XRCD2,它是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更加完美的数码音响科技的JVC公司发展的第二代XRCD技术,在XRCD基础上作了更好的改进,XRCD2制品能真正淋漓尽致地运用16比特CD机的动态与分析力,获得最好的重播效果。除了进一步加强主时钟系统对时基的控制外,XRCD2还在工作电源的净化上下足了功夫。JVC首席音响工程师泷口博达,也是《云之南》的音响工程师,在《东方大峡谷》的母带处理上可谓用尽了心力,因为录音中可供他发挥和突出的细节实在是太丰富了,虽然整个母带处理比预期多了一周,但换来的却是近乎完美的发烧品质。

写到最后,不由得想起另一张同类题材的发烧天碟:由Nicholas Gunn创作的描绘科罗多拉大峡谷的《大峡谷》,此张CD打开了现代音乐的新纪元,曾经在Billboard上排到前十位,国内的发烧友几乎人手一张。在地理上,怒江峡谷世称"东方大峡谷",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尚未开发昭世之前,东方大峡谷一直被认为是仅次于美国科罗多拉大峡谷的"世界第二大峡谷"。因此这两张唱片在地域上遥相呼应。比起《云之南》,《东方大峡谷》运用了更多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,在音乐上明显呈现国际化的倾向,相信不久《东方大峡谷》也会象那张《大峡谷》一样,进军国际市场,向世界展示东方的魅力和神采。

一直不遗余力向世界推广中国音乐的中国唱片上海公司,继《云之南》之后,与JVC公司再度携手,采用比XRCD更成熟顶尖的数码音响科技XRCD2,使得《东方大峡谷》成为一张拥有顶级发烧品质的天碟。为体现基于原形的强大创造力,音乐经过夸张与重构,借助XRCD2技术而获得前所未有的音响冲击力,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吹管乐独奏:杜 聪(排箫、竖笛、弓笛、弯箫、尺八、陶埙、木埙、

印度横笛、缅甸竖笛、鹰骨笛)

 

器乐部分

I.1.打击乐:陈 崴(定音缸鼓、非洲鼓、阿拉伯鼓、串铃)

刘效松(金巴鼓、套木鱼、吊串)

陈 庆(中国鼓)

I.2.弹弦乐:张 强(柳琴、中阮)

沈 非(中阮、大阮、吉它)

姚 策(西它尔、萨罗德)

I.3.竹乐:陈 崴(竹排筒、竹板琴、格龙布斯、安格隆琴)

I.4.小提琴独奏:刘云智

I.5.键盘、钢琴:陈 敏

I.6.唢呐:胡 波

I.7.弦乐:中国爱乐乐团

I.8.二胡:严洁敏、赵 戈、王 颖、赵 磊、罗宇辉、金 钥、

刘 虹、王 艳、高 能、于 川、李甜甜、詹丽君

I.9.MIDI编辑:柳启平

I.10.采样技术制作:严 艺

声乐部分

V.1.男和音:三兄弟演唱组:袁小钢、宋战鹰、龙 昊

V.2.女和音:孔雀演唱组: 归海洋、付晓敏、杨 希、赵 斐、

归海燕、张 迪、孙 雪

V.3.民谣女和音:李 玎、侯 靓、马巧梅

V.4.女声领唱: 冯瑞丽、李 玎

V.5.男声领唱: 春 雷

V.6.男低音吟唱:吴 坚

V.7,女中音: 金磊鑫

出品人:周建潮

 

前期:

作曲、音乐监制:黄荟

录音、混音:张小安

文案:黄荟、陈天鼎

音乐编辑:张晓红

录音监理:阎 华

音频技术:张克强、沈援之、李燕豪

录音助理:袁立军、吴江

乐务:张永钊

录音棚:中国唱片总公司录音棚(育德胡同录音棚)

民间音乐顾问:霜现月(傈僳族)、车四恒(傈僳族)、李金明(独龙族)、 周凯模

民俗顾问:邓启耀、吴四益(怒族)

 

后期:

统筹:王铁城

XRCD首席音响工程师:泷口博达

责任编辑:陈天鼎

翻译:夏睿睿

美术装帧:高传林

题字:张小平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专辑曲目:

1. 晨雾       

3'39":吹奏的嘴唇气声。

排箫的音色质感、细节和乐器四周的空气感,具不食人间烟火之效,所传达的意境已达到崭新的境界。

 

2. 登埂河温泉

1'32":琴、鼓、笛等乐器线条清晰分明,定位明确,声音平衡度无懈可击。

2'20"--3'40":位置感极强,给人一种自然开适之感。

3. 雪临听命山

1'36" 吹奏陶埙的气声,声腔摄人魂魄。

1'58"--2'10": 圣洁高远的女声伴唱。

3'10":似乎吹不响的状态。

 

4. 走进山寨

2'23":几声锣,鼓声响起,人们载歌载舞,走进山寨,层次感和分隔度令录音的功力显露无遗。

4'07":风声、锣声刻画出山寨的外貌,那种如在目前的场景感令人惊叹!

 

5. 摇篮歌

0'20"--0'40"、2'00"--2'58":男女声交替用唇震音发出有点类似口弦动静的声音,静谧,极富空间感。

 

6. 人马驿道

2'07":泉水叮咚。

5'18":深山风声回响,特别感人。

有着点题作用的马铃声,引出了似乎是隔着山梁的男女对唱,其中男声的高达Hi G音的极限演唱,极为光彩。

7. 高山湖

1'13"、1'39"、3'40":不时出现的舌颤音。

各种类型吹管乐器精巧编织成斑斓的色彩,其惊人的音画效果和立体感,让人耳目一新。

也请留意中间一段如吟似诉的人工泛音(二胡群奏),绝不多见!

 

8. 阔时节

4'05":用手击鼓皮的真实体感。

因为出场角色太多,不妨多听几遍,再去辩认那风趣的缅甸笛,热切的柳琴,奔放的吉它,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打击乐,绝对是音色、定位、动态俱佳的录音。

 

9. 石月亮

4'46": 木埙的声音前所未闻,深吸气的吹奏如歌,听得到演奏者的呼吸。

 

10. 峡谷天堑

1'44":似乎可以"看"到天堑的景色。

3'08":群鼓浩荡,管弦争鸣,峡谷天险尽收眼底。

3'48":那说不清是什么的呼啸声,结束起伏跌宕的天险游历。

4'06":令人心悸的颤气!

4'22":胆战心惊!

5'32":惊雷一声,结束。

特别要提醒:注意调整音量,当心烧坏你的音箱!

 

11.古歌

3'59":人声大合唱的爆棚力道对器材极具考验,所营造的宏伟气魄震撼,靓绝!

 

12.遥远的峡谷

4'11":排箫低突升高,散发着一股洒脱而飘逸的品格。

5'12":响雷一声,雨下,心情落定,复归平静。

百度网盘

0 条评论

请先 后评论
问题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