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CD圣经】(天碟)《贝多芬、安奈斯库-小提琴奏鸣曲》美国版[WAV+CUE整轨]

  • 分类: 欧美
  • 歌手: 格式:
  • WAV

22cc79d9d5bb55755485fb081b31da71.jpg

7532d258601959cb5245ec74345456de.jpg

7532d258601959cb5245ec74345456de.jpg

56966d7878e63fb7b70c92dd28386282.jpg

【CD圣经】(天碟)《贝多芬、安奈斯库 - 小提琴奏鸣曲》 1988 [WAV+CUE/整轨]

专辑名称:Beethoven、Enescu - Violin Sonatas

演奏家:David Abel(小提琴)、Julie Steinberg(钢琴)

专辑风格:古典音乐、室内乐

发行时间:1988

发行公司:Wilson Audio

唱片版本:美国版

唱片编号:WCD-8315

资源格式:WAV+CUE

专辑介绍:

这张专辑是由小提琴家David Abel与钢琴家Julie Steinberg合作,演奏贝多芬、安奈斯库的《小提琴奏鸣曲》。

美国音响设计家Dave Wilson灌录的室内乐之中,张张都有超水准的表现,唯独是被称为“黄碟”的这一张最多人认识,据估计,原因与乐曲有关,专辑中两首奏鸣曲皆很动听。至于录音方面,世界知名小提琴收藏家冼祖铭说,这是他一生人听过最真实的小提琴钢琴合奏。

刘汉盛评价:这个Wilson就是专作天价喇叭的Dave Wilson,他自己也制作一些低成本的唱片,而且有相当的成绩,他家唱片,大部分都附有录音时麦克风的摆位及乐器位置,可以作为定位参考。这张唱片的琴声传真,与Sheffield Lab那张施特劳斯奏鸣曲类似。

这张专辑入选《The Absolute Sound》(TAS)榜单,是著名的古典音乐天碟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贝多芬《G大调第十小提琴奏鸣曲》作品96,作于1812年,是贝多芬最后一首小提琴奏鸣曲。这部作品的诞生恰逢贝多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之时。外部的社会变化是拿破仑入侵并占领了维也纳。更重要的一点是,此时的他正在忍受着身体与内心的挣扎。他的听力变得愈来愈差,这让他往昔觉得快活的音乐、环境以至于各种人际关系顿时一去不复返了。疾病、战争、金钱、爱情,这四者巧合般的莅临,为贝多芬《第十小提琴奏鸣曲》的诞生作下了铺垫。

第一乐章是适中的快板。Op.96的开端浸润在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里,整首乐曲的基调也由小提琴与钢琴之间安详的对答奠定了下来。开场的旋律与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中的主题有着相似之处。先是由小提琴奏出一段如歌的咏叹,然后钢琴声部跟进,最后两者合奏出第一主题。 第二主题是由一组三连音构成的,节奏听起来一板一眼,但是依然保持着开头的诗意。第三主题有着势如破竹的气魄,是第一乐章中最具男性气概的亮点所在,与此同时,由第二主题衍生而来的三连音一直伴随着第三主题的推进。在乐章的结束部分,大刀阔斧的推进有了一次短暂的停息。在它的第二次反复之后,一段基于乐章第一主题的、详尽的尾声浮现了出来,把第一乐章作了有力的收尾。

第二乐章是富于表情的柔版。根据贝多芬本人回忆,这个柔版乐章在构思上是“三段体的歌曲结构”,它是从由两个乐句组成的第一主题开始奏响的,在反复部里,钢琴和小提琴的位置有趣地作了一次交换。巴赫、贝多芬的研究专家艾普斯坦(Hans Eppstein)称之为“交谈原则”(dialogisches Prinzip)。三段体的第二段是从第21小节开始的,一直延伸到那段由小提琴奏出的、过渡到再现部的华彩段落。尾声部分就是第三段了,乐章试图在一个降E大调的和弦上收尾,最后却用一个降E-G-升C的和弦(是作为第三乐章降B的从属导六和弦)陪伴着一个D和弦让乐章过渡到下面的谐谑曲了。

第三乐章谐谑曲就开始于上面提到的降E和弦与D和弦的配合。这其实是一个贝多芬常用的过渡手法,相似的例子如贝多芬在1811年创作的《B大调钢琴三重奏》Op.97中的第三、第四乐章间的过渡。在这个特别短的乐章中,最显眼的一点就是采用了弱拍起奏的方式,中间的一拍被着重强调了出来,这就让人不由地联想起贝多芬在音乐中常常采用的、诗意盎然的奥地利民谣旋律。

第四乐章其实是一段G大调的变奏曲。核心旋律从18世纪德国作曲家斯坦福斯与赫勒的歌唱剧《好笑的鞋匠或魔鬼走了之二》中的歌曲脱胎而出,淳朴间揉藏着一层淡淡的幽默。从清纯的原始主题开始,音乐经由升F大调,向B大调转变,第二变奏跳跃感十足,第四变奏的双音墨韵淋漓,第五变奏里半音化风格强烈的伴奏声部变得非常惹眼,小提琴则用了不少十六与三十二分音符勾勒出了一段生生的华彩,钢琴琶音则在下面音域一路低回,透出如水晶般纯粹的沉思。乐章在“小清新”的氛围里作了收尾,这样的处理在贝多芬早期所写的终曲乐章里相当常见,晚期却已大不相同了。

总体来看,《第十小提琴奏鸣曲》的情绪滤却了所有受难般的悲苦,折射出一种纯净的欢欣鼓舞。放在贝多芬那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中,这的确是一种少见的气质。用当时一位作家的话来说:“这首奏鸣曲丝毫没有紧迫的戏剧性,反而用抒情且温柔的一瞥征服了内心深处所有的痛苦经验。这就是宁静的力量。”

这就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首小提琴奏鸣曲。从纯技巧角度看,它完全称不上高深玄妙,但是小提琴和钢琴之间的对话却做到了前所未有的私密感,而从风格上讲,它是贝多芬所有作品,特别是中晚期作品中的一个“温柔的另类”,故而特别值得我们珍视。将《第十小提琴奏鸣曲》称为一部谜一样的小提琴奏鸣曲并不为过。尽管没有特别的华彩段落,它也应该是一个小提琴家和钢琴家展现最高合作技艺的平台。

专辑曲目:

01. Beethoven Sonata in G major Op.96 - I. Allegro moderato   [0:10:47.28]

02. - II. Adagio expressivo   [0:07:12.62]

03. - III. Scherzo allegro   [0:02:05.00]

04. - IV. Poco allegretto   [0:08:55.50]

05. Enescu Sonata No.3 in Romanian Folkstyle Op.25 - I. Moderato malinconico   [0:08:13.73]

06. - II. Andante sostenuto e misterioso   [0:07:52.52]

07. - III. Allegro con brio, ma non troppo mosso   [0:07:38.73]

百度网盘

0 条评论

请先 后评论
问题反馈